在濟南一家叫辰靜的律師事務所,走廊兩側墻壁上掛著很多關于公司理念、名言警句的宣傳框,其中一個宣傳框寫著他們的服務理念:追求完美,想客戶所想,及客戶不能想。另一個宣傳框則寫著:讓強者面對公正,讓弱者得到保護,讓和諧得以永續。
這兩句話背后的內涵,體現了“利”和“義”之間的關系。
山東辰靜律師事務所的創始人叫陳靜,是濟南一位知名度相當高的女律師,很多人知道她,是因為她在公益法律援助方面作出了突出貢獻;而辰靜律師事務所,則是濟南乃至整個山東律師界,鮮有的實行公司制的律所。
左手社會公益,右手公司效益,十多年來,陳靜不僅切換自如,而且讓兩者很好地結合。
公益陳靜:讓法律的陽光普照每個需要幫助的人
從某種意義上說,陳靜是先有的公益,后有的公司。
陳靜是位70后,曾在濟南市總工會法律工作部工作,負責職工信訪和維權援助。在這里,她接觸到包括下崗職工、婦女在內的大量在法律上需要幫助的人。如今律所墻壁上掛著的“讓弱者得到保護”的理念,就是從這時候開始萌芽的。
勞動維權是她在法律援助上做得最多的案件,勞動和人力資源方面的法律服務,也就成為辰靜律師事務所的立所之本。她要求律所每一位律師,都必須學習、精通《勞動合同法》及相關法律、法規。
陳靜1997年通過了法律職業資格考試。她說,站在法庭辯護席辯護時,是自己最美、最自信的時候,她熱愛律師這個職業,也將法律作為自己的信仰。
2007年,陳靜作為首席律師創辦了律所,并選擇用自己名字的諧音“辰靜”來給公司命名。
這時,很多人慕名前來,向她尋求幫助。陳靜說,看到那些弱勢人群來求助,尤其是婦女、兒童,自己總是不忍心拒絕,再忙也會抽出時間向她們提供法律援助。
如今,她把法律援助上升到全所的行為,幾乎所有律師都必須參與到法律援助中,剛開始是做案子、打官司,后來還不定期走進學校、企業、社區等,進行普法宣傳。律所成立了紅領巾講師團,打出“你的成長,我來守護”的口號。辰靜律所內部有一個法律公益委員會,律所每年撥付30萬元用于公益事業,鼓勵大家多去幫助他人、去做公益。
2016年,他們獲得國家司法部授予的“全國法律援助工作先進集體”。10多年來,辰靜律師事務所共代理法律援助及免費案件達5000多件,其中勞動爭議案件3500余件,婚姻家庭案件1000余件,侵權案件500多件。
不過,在陳靜看來,她在法律援助上所做的更有意義的一件事是——2014年創辦了“法援在線”網絡平臺。
她在提供法律援助中發現,僅靠她和律所的力量還是太微弱,其他律師也有能力和愿望向弱勢群體提供法律援助,但如果每次都要與求助者面對面,往返奔波法律援助中心進行審批,律師的時間和精力都不允許,這讓很多有意提供法律援助的律師,只能選擇放棄。
法援在線構建了“數據驅動服務”的法律援助工作體系,與政府公共法律服務體系融合,創新性地采用“多人多端”的方式服務于群眾、律師、法律援助中心、公檢法機關、律師事務所等多種用戶群體。平臺利用智能分析,靈活調配各節點資源聯動,形成了一套從案件申請到受理、指派、結案、數據追蹤的成熟有效的運轉機制,將以往需要多次跑腿的法律援助流程簡化為網上受理,節省了各類用戶大量時間,同時擴大了法律援助范圍,使法律援助渠道更為暢通、受援助者更加滿意。
法援在線平臺的功能用一句話就能概括:讓求助者在網上就能方便地得到法律援助,同時律師不用到現場,就能提供法律援助。
這個平臺2019年8月獲得司法部信息化大比武一等獎,目前已覆蓋山東15地市的法律援助機構和很多個律師事務所,自成立以來,共受理了30000多件案件,為當事人挽回經濟損失12億元人民幣。
為了搭建和完善這個平臺,陳靜先后投入了1200多萬元。很多人認為,陳靜是想通過這個平臺賺錢。讓人沒想到的是,今年年初,她將網站無償捐獻給了法制日報社。
公司辰靜:為客戶提供“精準”服務
陳靜說,之所以能這樣做公益性的法律援助,是因為他們律所實行公司制的管理模式。律所運行和普通公司一樣,律所的律師,拿工資、效益提成、年終獎勵等,由公司統一交“五險一金”。
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進行專業化運作,讓律師沒有后顧之憂,專注于自己的法律領域,業務開拓等則由管理委員會下設的運營人員負責。她還在高新區一處寫字樓為律所購買了2000多平方米的辦公室,目的就是讓律師們有優良舒適的辦公環境。
律所的各部門,也是按專業來劃分,有勞動法律事務部、政府行政法律事務部、金融投資法律事務部、房地產與建筑工程法律事務部、公司法律事務部、刑事法律事務部、知識產權法律事務部等,每個事務部下面都有多位相關領域的專業律師,他們只需要專注于自己的領域。而且,律師根據不同特點承擔不同的工作,如果有的律師善于出庭,就讓他主要承擔訴訟爭議解決工作;有的律師不善于言辭,但專業業務能力很強,就讓他們主要做非訴訟和案頭工作。事務性工作,則由行政部門來承擔。
陳靜對律師的要求是深耕專業,對于行業的風險特點和法律需求了如指掌,從而為客戶提供精準、專業、敏捷的服務。
在她看來,辰靜的今天很大程度得益于創新律所管理模式,得益于在每個領域都有多位長期專注于一個行業的律師團隊。比如,他們在房地產與建筑工程領域擁有很高的法律專業水平,目前全國排名前20位的房地產企業中,辰靜律所服務了15家。
政府行政領域方面,辰靜是山東省政府、省政府辦公廳、省公安廳、省人社廳、省審計廳、省應急廳、省市場監管局、省水利廳、省消防局、省交警支隊,新華社山東分社等省級部門,濟南、濱州、日照等市委、市政府,以及濟南市司法局、市人社局、市場監督局、市自然規劃局、市信訪局、市房管局、市民政局、市審計局、市衛計委、市應急局等濟南市級部門的法律顧問。
對于給政府部門提供法律服務,陳靜認為,人民的權利要靠政府來保護,當好政府依法行政的助手和參謀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為此,陳靜多次給政府部門講《行政訴訟法》和《民法典》,力促政府部門遵守“法無授權不可為”的準則,依法保護企業、老百姓的利益。
他們還為企業提供勞動法律服務,幫助企業和職工建立合法、規范的勞資關系,既保護企業的利益,也保護職工的利益,促進勞資關系的和諧穩定。
辰靜成立了勞動法講師團,經常到各種場合普及勞動方面的法律、法規,很多企業聽到專業的講解后,主動要求讓辰靜提供法律服務,辰靜還為企業提供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等方面的專業服務。
陳靜說,辰靜的業務之所以源源不斷,除了個人影響力,更多是憑借團隊的專業水平,良好的公信力吸引客戶,獲得認可。有時候他們本來只是計劃去做一場公益活動,無意中卻帶來了業務。
非常規“公益”:助力濟南經濟高質量發展
辰靜服務的企業對他們相當滿意。如今,世茂集團、綠地集團山東公司、山東恒隆地產、山東移動、山東電力集團,以及建行、交通銀行山東省分行等全國知名企業或其山東公司,恒豐銀行總行、黃金集團、魯商集團、機床二廠、齊魯制藥、漱玉平民、神思電子、積成電子等省屬國企或上市公司,都聘請辰靜做常年法律顧問。
正是在給山東企業服務的過程中,陳靜發現,山東中介機構給企業提供的服務領域還不夠。
以上市公司為例,目前山東的上市公司數量只占廣東的約1/3,占浙江和江蘇的一半左右。其實,山東有大量的優質企業沒有被發現,使得這些企業難以有效借助資本市場的力量,迅速做大做強。在深圳、上海等地方,類似上市管家、全球上市總協調人這樣的中介機構很多,他們能為企業提供投行、會計、審計、法律、包銷等與上市相關的一攬子服務,而山東這類中介機構還很少。辰靜應該大力發展并搭建這樣的中介平臺機構助力企業上市,實現高質量發展。
陳靜是山東省人大代表和濟南市政協常委,有一段時間,她頻繁到深圳、上海、香港和國外學習,之后連續2年向省市有關部門提交了關于提升現代服務業、搭建多層次資本市場服務平臺,促進山東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建議。
在她的建議和推動下,2019年1月,香港一家服務上市的全牌照公司落戶山東,僅1年多時間,就幫助19家企業梳理了業務,幫助6家企業啟動上市,其中4家企業已經提交IPO申請。
而辰靜為了能做好上市法律業務,她們提前儲備了大量人才,其中多位是海歸。陳靜說,她希望成為山東本土能幫助企業IPO的管家式律所。
2019年初,在美國工作的親戚牽線納斯達克迪拜交易所總裁到國內各地訪問,陳靜意識到,迪拜擁有大量資金充裕的投資者,而且迪拜的資金成本非常低,近年在甘肅就投資了60多億美元。于是,她牽線安排并陪同這位總裁訪問濟南,目的就是希望為濟南企業搭建起一座與迪拜等國外優質投資機構溝通的橋梁。
此外,在給金融投資領域的客戶服務時,陳靜也有意引導對方更多投資濟南企業;另一方面,他們幫助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規范、調整自身,提高融資能力。
在她看來,以法律作為切入點,推動濟南乃至山東經濟高質量發展,他們可以發揮很大作用,而且目前效果已經顯現。陳靜說,為企業、當地經濟發展提供專業的法律服務甚至超越法律的服務,將是她和律所未來幾年的工作重點。
陳靜覺得,之前他們一直堅持的法律援助是常規的公益,而現在做的這些是非常規的公益,是由點到面的更高層面的公益。
她的視野,也從原來幫扶個體、服務個體,逐漸擴大到服務于濟南乃至山東經濟。左手社會公益,右手公司效益,在陳靜這里不僅不沖突,還很好地實現了融合。她也將持續把這條法律“公益”之路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