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技術公司的主要核心技術為區塊鏈技術和SaaS技術,依靠這兩個核心技術平臺,支撐公益項目的順利進行,公益項目的服務對象面向社會中的企業、個人、事業單位,其他技術、產品及服務均在公益項目的執行中產生。 據推算,2019年使用過互聯網參與慈善的網民人數規模約為5.13億。同時,民政部首批入選的13家網絡公開募捐信息平臺(后中國慈善信息平臺申請退出)運行一年多不斷創新和發展,大大助推了全民公益。2019年度,通過12家網絡籌款信息平臺共籌集的善款,總額約115.9億元人民幣。2018-2019年度全球華人慈善總捐助1051億,同比增長24%,2019-2020年度全年華人慈善捐助總計1483.21億,同比增長百分之40%。 隨著《慈善法》的深入實施,網絡捐贈、反饋機制的不斷完善,公眾可以隨時了解、監督項目進展和善款使用情況,打破了企業、用戶、公益機構間的信任屏障。與此同時,2017年8月17日,民政部辦公廳公布《關于全國慈善信息公開平臺上線運行的通知》,平臺對外提供信息發布服務,反映公開透明理念已成行業共識。 2019年,互聯網公益涵蓋了社會各個方面,在精準扶貧、減災救災、教育助學、生態環保、大健康救助等多個方面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由強調個人參與、人人可公益的微公益理念,正悄然向強調社群社交化、去中心化的方向轉變,網絡社群公益日漸成熟。這正是公益項目區塊鏈化的典型特征。 互聯網公益成績顯著的同時,也指出其面臨成長的煩惱,并提出應對挑戰的建議。 首先,技術創新尤其區塊鏈技術為公益行業的透明公開提供了可能,《慈善法》強調公益行業更好地完善捐贈信息反饋機制,這就要求公益組織進一步提升項目管理、財務管理、內部組織管理能力,確保項目執行流程獲得公眾認可。 其次,指定互聯網公開募捐信息平臺之間雖存在較大差距,但未來這些平臺在尋找符合自身定位、具有差異性的發展模式后,互聯網公益生態將呈百花齊放之態勢。 公益管家立足線下,廣泛鏈接具有穩定性、專業性及良好服務意識的公益組織團隊,為政企及個人提供具有專業、可操作、能展示其公益主張的公益項目,以SAAS標準化平臺為基礎,以區塊鏈技術平臺為線上監督,以公司網站及微信公眾號為公益執行信息披露,以銀行三方監管為公益資金保駕護航。 公益管家商業模式現有四種, 第一種是協助各公益組織針對性的打造專業性強,可執行性高,受助群體廣泛的公益項目,并配合鏈接具有公益捐助意愿的政企及個人。 第二種是邀請專家教授和公益組織管理資深人士為公益組織從業人員提供系統培訓,幫助公益組織改善管理,提升能力和績效。 第三種是政企及個人的公益資金的管理費。 第四種是沉淀的公益資金按照銀行監管條例,邀請經審核的專業投資團隊按比例分批次的進行金融投資,在保障公益資金絕對安全的前提下產生增值,增值部分收取一定量的管理費用。 公司成立一年來,受到社會各界廣泛好評,多次受領導嘉獎,在宜春市公益項目平臺類別中占有率達百分之八十。 |